南京保卫战溃败的原因

南京保卫战溃败的原因

1937年的八月,淞沪会战在国军激烈的抵抗下终因不敌日本军事力量的强大而失败,至此上海失守。11月12日,日军盘踞上海,企图乘胜追击,进攻当时的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市,迫使中国政府屈服。1937年的12月5日至13日的短短八天之内,日军便攻下了南京城,随即便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南京保卫战”是整个二战历史中最为残酷血腥的战役之一。

然而,这场战役的结果却本不该如此。虽然南京的失陷即便在如今看来也已成定局,但如此严重的军民伤亡在战役开始之初就可以避免。为什么南京保卫战会失败的如此彻底,谁又应该为这个结果负责?

注定沦陷的南京城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一直是日本觊觎的主要对象。在南京保卫战打响的前夕,日军就已经把华中各师团全部集结到南京周围。

事实上,南京还是发挥了它仅有的战略作用,将日军的注意吸引至南京,从而让黄埔系将领陈诚等人躲过日军的追杀,而这些部队日后都会成为抗日的核心力量之一。

从当时的军事力量和地理环境上对比来说,国民党军队处于绝对的劣势之中。日军强大的陆军力量加上南京城易攻难守的地理地形,已经让南京保卫战胜利的希望极其渺茫。

然而,最为重要的军事士气,国军也处于不利之中。淞沪会战让日军战意高涨,士气正旺。国军用于守城的将士全都是残军败将,双方士气差别巨大。

事实上,战役的结果也验证了这几个观点。南京保卫战仅仅持续了八天时间随即失守,国民政府首都至此彻底沦陷。然而,如果说南京的沦陷还称得上是天意的结果的话,那么南京沦陷之后发生的种种悲剧则可称之为彻彻底底的人祸了。

南京保卫战为什么输的如此彻底?南京沦陷之后,日军对南京的军民进行了有预谋、有组织、有计划的单方面的大屠杀。大量平民和战俘在此次屠杀之中丧生,无数家庭支离破碎,遇难总人数超过三十万。

如此惨烈的状况,实在是出乎当时所有人的预料。国民政府没有及时做好撤退的部署,南京市民没有收到国民政府的防护指南,甚至军事撤退杂乱无序,造成大量的散兵滞留在南京城内,成为日军待宰的羔羊。

而对于国军的抵抗行为,政府却进行了大肆的宣传。事实上,在南京陷落的前几个月,国民政府曾在市内大力开展防空和抗战的宣传,开办了多种形式的抗日捐款捐物的活动。

然而,国民政府的准备是不足的,对于南京沦陷后民众如何安置,如何教育他们保护自己,政府并没有详细的计划。

而这种窘迫的状况发生的原因,其实很大程度上跟国民政府误导性的宣传有关。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以积极抗战高姿态形象对外大肆宣传,造成了滞留在南京的市民缺少基本的自我保护和救助的意识。

南京失陷的前后,普通民众的善后工作以及最为关心的安全问题,国民政府没有起到应有的职责,反而忙于政府机关的迁移工作。

蒋介石政府高姿态的宣传与战争的结果大相径庭,民众失去了对战争结果的正确估计,以至于还没有反应到战役的失败,日军便已进城大肆杀掠。

除了民众,国民政府遗留下来的军人也成了这次屠杀的对象。据统计,在这次战役中被日军俘虏和屠杀的人大约达到了7-9万人,而这惨烈的状况和南京保卫战的战略决策和实务密切相关。

在没有合理的撤退措施之下,国民政府强行在南京布置十万余人,这显然是军事上的重大失误。蒋介石明知南京守不了,却仍高调宣传死守南京,令数十万军人不能形成有效的抵抗和撤退,成为日军残忍屠杀的对象。

南京保卫战不可不提的人物——唐生智在南京战役开战前,蒋介石也曾围绕南京战役是否抵抗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南京作为一国之都,如果不战而逃,必然会背上千古骂名。在当时的战前会议上,蒋介石旗下的众多将领都坚决主张放弃南京。

就在蒋介石踌躇不定之时,当时的军委总监部总监,警卫执行主任唐生智突然跳出来一顿慷慨陈词,说南京为国父陵寝所在地,假如不拼死牺牲一二员大将,对不起其在天之灵。

唐生智的建议无疑是激进冒险的,战役的人员伤亡完全可以避免,因小失大最为不可取。但蒋介石听了喜出望外,立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保卫战司令长官。

唐生智本人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他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等众多战役,并在此期间多次倒戈。而他本人在1931年就退居二线,对战场形势并不熟悉,自身作战能力更是不足。

后来战役的惨痛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自打战役开始,唐生智就躲在指挥部优先的散步、品茶、陷入自己“运筹帷幄”的幻想之中。与此相比的是,前线的南京将士们跟日军进行殊死搏斗,大量的伤兵得不到救治。

而唐生智对此充耳不闻,或是装聋作哑,还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长江沿岸的所有船只收缴,企图与日军背水一战。

而唐生智本人在南京城攻破时,乘着自己潜藏的小货轮,北渡长江逃命去了。留下十几万将士和几十万的百姓独自面对已经杀红了眼的日军。

就今天来看,南京的失守是历史的必然,在当时的情况下,谁也改变不了。但南京失守后惨烈的损失,唐生智难逃其咎。

小结:

南京十几万的军人和几十万的百姓无疑是可怜的,本不该发生如此悲剧的他们却全成了蒋介石和唐生智失败策略的牺牲品,而最为令人痛惜的是,这样的错误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唐生智的失败也证明了蒋介石那匪夷所思的用人眼光,国民党后来的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可怜南京三十万百姓与十几万军民。历史不容忘记,我们也必须记住这一次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