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词“伢”的来源与演变
Author(s):
倪志佳
1
Affiliation(s):
1
北京大学中文系
Classification number:
H17
Cite this article
GB/T 7714
倪志佳等.汉语方言词“伢”的来源与演变[J].语言学论丛,2019(01):166-190.
MLA
倪志佳. "汉语方言词“伢”的来源与演变."语言学论丛,01(2019):166-190.
APA
倪志佳. (2019)汉语方言词“伢”的来源与演变[J].语言学论丛,(01),166-190.
Export
BibTeX
EndNote
RefMan
NoteFirst
NoteExpress
More formats
Abstract
不少汉语方言称"孩子"为"伢"。"伢"的语源可能是"牙齿"之"牙",也可能是孩子的学语声或啼哭声。它在先秦两汉的文献中已经偶有用例,通作"吾""禦""雅"等。最晚到北宋,产生了指婴儿的"牙儿"一词,这是"伢"的直接来源。后来,"牙儿"的词义演变为"孩子","牙"本身也可指孩子。"牙"在近代文献中有多种写法,大约到了明末清初才写作"伢"。"牙儿"在北宋很可能是一个通语词,广泛分布于中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靖康之难后,它一方面在中原地区逐渐消失,另一方面随着移民向南扩散。宋代以后,"牙儿"退出通语,主要用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方言,至今如此。本文的研究还印证了吕叔湘和罗杰瑞关于官话发展的设想,并表明方言词汇也存在历史层次,结合文献研究方言词汇有助于更加清晰地揭示汉语方言的演变过程。
Keywords
汉语方言; 孩子; 伢; 牙; 牙儿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