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表中包括了一些个人信息、社交平台和生活照等,此外还需要上传乐迷证明,比如购买的专辑或音乐节、演唱会门票等。我没上传任何证明,因为疫情前我并没有去过演唱会。社交平台和音乐平台部分,我的微博、小红书等都没有填写,因为我其实并不活跃在这些平台上。我猜这些问题应该是用来筛选是否为铁杆歌迷吧。
报名表上还要求填写你最喜欢的音综片段、震撼的音乐现场、喜爱的歌曲和专辑等。对我而言,“震撼”一词实在太重了,我觉得至今我还没有真正被现场音乐震撼过。毕竟,我去过的现场并不多,多数时候我都习惯戴着耳机静静听歌。我填写了两个节目片段,分别是网易云推出的「stage」节目中,GALA乐队在宝马工厂演唱的「你」,还有朴树在北京后海演唱的「猎户星座」。最爱的歌曲则是皇后乐队的「under pressure」,这首歌是我这几年常常循环播放的。
我还写了Coldplay的《parachute》专辑,这张专辑的摇滚风格与忧郁气质深深吸引了我。Coldplay也一直是我喜欢的乐队之一,曾多次出现在我的Spotify年度Top5中。这张专辑给我的感觉就是自由、纯粹和青春的气息,仿佛是20多岁年轻人对生活、梦想和情感的真实表达。
另外,我也提到了「我是歌手第四季」中A-Lin和她的父母合唱的「一想到你呀」,那次演出至今让我感动不已。尤其是与父母一起演唱,带有浓浓的家庭温馨,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哭。
至于是否能成功入选,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展现真实的自己。虽然网上有很多经验分享,提到要写够字数,展示自己的独特品味,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诚实,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写进去。很多人分享了很多,却依然没被选上,所以,真诚才是关键。
如果你接到电话通知,去现场的机会就很大了。电话面试通常分三轮,前两轮主要是针对你填写的内容进行提问,包括投票标准、对新生代音乐人的看法、听后感受、推荐歌手、以及如何看待选曲和舞台表现等问题。第三轮则是确认细节,告知注意事项。
作为一个非专业的音乐爱好者,我很难从专业角度分析歌曲和演出,大部分时候我只是凭感觉去感受。电话里,我也并没有详细分析歌手的音准或技巧,而是更多地表达我对某些音乐的热爱,那些音乐和我生活产生了共鸣。
如果你曾参与过其他综艺节目的录制,可能会知道,非直播节目的录制时间往往非常长。去年,我报名了「声生不息·家年华」,并顺利入选,那次录制让我深刻体会到录制的漫长与疲惫。相比之下,「歌手」的直播录制虽然时间不短,但因为有了现场音乐的享受,整体体验还是令人兴奋的。
直播现场的体验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震撼,每一声乐器、每一个人声的波动都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记得在听黄宣唱「思念」的时候,我完全沉浸在这首歌的氛围里。这种感觉,现场和电视直播的区别就如同看和听的不同,完全是不同的体验。
除了情感的共鸣,现场的互动也让人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节目组会特别偏爱那些能激发情感的观众,而歌手在台上的表现也需要得到现场观众的回应。虽然我大多时候都戴着耳机听歌,但在现场,我也能感受到那种激动与热情。
最终,在节目宣布排名和播放片尾字幕后,我们也准备离场了,这时大约是晚上十点半左右。那时,我带着满满的回忆,取回自己的物品,结束了这次难忘的旅程。
2019年时,我还是10组的听审,今年「歌手2024」已经扩大到了20组,而节目也迎来了第十季。我依然觉得,这两次的经历都无比珍贵。如果你也想体验这段独特的旅程,不妨现在就去报名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