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今天咱聊聊《水浒传》里特别让人揪心的一段 —— 张顺涌金门遇难。这事儿啊,每次读起来,心里都不是个滋味儿。
张顺,绰号 “浪里白条”,在梁山一百零八将里排第三十位,那水性,简直绝了,在水里就跟鱼儿似的,灵活得不行。他这人,性格豪爽,对兄弟那是没话说,尤其是对宋江,那可是忠心耿耿。
宋江带着梁山众人接受招安后,被派去征讨方腊。这杭州城,就像块硬骨头,梁山大军攻了好久,损兵折将,士气低到了谷底。宋江想了个主意,打算派个人给方腊送信,劝他投降,避免一场血战。可大家心里都清楚,宋江和方腊早就势同水火,这一趟,九死一生啊。就在众人沉默的时候,张顺站了出来,主动接下了这个任务。他心里想着,宋江哥哥对自己有恩,为了报答这份知遇之恩,啥危险都敢冒。出发前,宋江拍着张顺的肩膀,眼里满是担忧和期许,说道:“兄弟,我等你回来。” 张顺坚定地点点头,转身就走了,那背影,透着一股决绝。
张顺独自划船,带着信朝着涌金门而去。夜晚的西湖,平静得有些可怕,月光洒在湖面上,泛着冷冷的光。张顺小心翼翼地靠近涌金门,他心里也清楚,这一趟危险重重。可他还是咬咬牙,下了水,朝着涌金水门潜去。
城墙上,方腊的守军警惕地巡逻着,丝毫没有察觉到水下的动静。张顺游到水门附近,伸手一摸,水门全是铁窗,里面还有水帘护定,上面拴着一串串铜铃。他心里一沉,知道这事儿麻烦了。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犹豫了一下,还是伸手去扯水帘。这一扯,坏了,绳动铃响,城上的兵勇听到动静,立马警觉起来。张顺赶紧躲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那些兵勇看了看,没发现什么异常,还以为是条大鱼,嘟囔了几句就走了。张顺在水里憋得脸都红了,等那些人走后,他才松了口气。
他在水里潜伏到三更,又悄悄潜向城边,爬上岸,摸起一块土块,朝着城墙上扔了上去。城上的兵勇又下来查看,一边走一边骂骂咧咧:“怪了,这大晚上的,什么玩意儿。” 看了半天,还是没发现人,就又回去了。其实啊,这些兵勇早就看出破绽了,只是假装没发现,暗中嘱咐众人伏在柴垛后面,就等着张顺上钩呢。张顺哪知道这些,见没动静,又把土石抛掷上去,还是没反应。他一咬牙,攀着城墙石缝,开始往上爬。眼看着就要爬上去了,突然,城上一声梆子响,众军一齐现身,强弩硬弓、苦竹箭、鹅卵石,像雨点一样朝着张顺射打下来。张顺大惊失色,想躲已经来不及了,情急之下,纵身跃入墙外水池。可还是晚了,那些箭和石头纷纷落在他身上,可怜张顺这位水中豪杰,就这么死在了涌金门外的水池中,鲜血染红了湖水。
我读到这儿的时候,心里真不是滋味儿。张顺本可以不用这么冒险,可他为了宋江,为了梁山,义无反顾地去了。他那纵身一跃的瞬间,心里在想什么呢?也许是对宋江哥哥的愧疚,觉得自己没能完成任务;也许是对兄弟们的不舍,还没来得及和大家并肩作战到最后。他朝宋江挥了三下手,水里漂着他没说完的半句话,那半句话,到底是什么呢?是对宋江的嘱托,还是对命运的不甘?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了。
宋江得知张顺死讯后,那叫一个悲痛欲绝,梁山大军也悲愤交加。大家化悲痛为力量,一鼓作气攻下了杭州城。可这又有什么用呢?张顺再也回不来了。
张顺的死,让我忍不住思考,宋江一心想着招安,真的是对的吗?为了自己的仕途,把兄弟们当成筹码,这样做,对得起那些为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吗?张顺的死,到底是宋江的决策失误,还是命运的无奈安排?这些问题,就像一团迷雾,萦绕在我心头,久久不散。
家人们,这就是张顺涌金门遇难的故事。读完这个故事,你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心里感慨万千呢?如果觉得这故事还不错,就请动动你们的发财小手,点赞关注一下吧,祝大家都能财源广进,生活顺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