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 DIY 第一步:macaw 脉歌 RT

耳机 DIY 第一步:macaw 脉歌 RT

自从前年正式将自己的随身配塞换成威士顿 的双单元动铁 W2 之后,基本上算是正式迈入耳机退烧行列了,之后陆陆续续买了一些上大学时候梦寐以求的耳机,例如 B&O A8,以及「水晶之音」AKG K314P。剩下来的就是选择细细品味音乐的魅力。

虽说已经远离「发烧」圈,不过那些年养成的习惯让我没事儿依旧喜欢逛耳机大家坛,那些曾经被所谓的老烧友嗤之以鼻的国产品牌已然颇具规模,之前有打出名声的僵尸,后续的还有威索尼克、hifiman 等等,这些国产品牌虽然就实力而言尚不能和国际大牌相提并论,但就从大部分烧友的反馈来看,其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

而前段时间我拿到的则是另一个国产新锐:脉歌所推出入耳式耳机 RT-10。话说之前从别的渠道处还是听过脉歌这个牌子的,这不拿到手的是他们的新款绕耳佩戴的入耳,看包装样子也是个走舞台监听风格,当然还没拆之前也不敢直接妄加评论。

拿到手打开先蹦出来的竟然……是个移动电源,话说我对移动电源也不是特感冒(我就是爱乐普控你们咬我啊啊啊啊),不过送的移动电源小细节还是挺赞的,金属拉丝质感这个先不提,4000 毫安时和 5V 2.1 A 输出也算是相当有心了,想想自己的爱乐普移动电源那塑料质感,男孩子用个金属质感的移动电源看上去是不是更德味一些?

好好好,上面送的移动电源颜值太高已经开始抢戏,回到正题上看看耳机长什么样子好了,外包装看上去实在很像手机的包装盒啊……

侧边拉开,里面就能看到耳机本体、送的两对可更换面板了。

贴着耳机向前一推就可以把面板换下来(这里直接上官网的动图好了,就是这么个意思~),换上去感觉还挺像那么回事儿(有点定制耳机的感觉了),不过相对而言面板数量有点少(送的就三种,换几次就腻味了感觉),不知道厂商是否会在后续增加新面板。

很明显接下来就是把耳机取下来,发现耳机上面没有耳套。看来旁边的盒子里会另有乾坤~

打开纸盒子,里面有大中小硅胶套一组(扣在一个不锈钢的架子上),一个皮质的耳机收纳套,一本说明书,开头我还以为他会送哥伦比亚那种内村是海绵的套子,拿出来一看竟然是硅胶套,心塞的不行……(我承认是被威士顿送的一大堆不同感觉套子给惯坏了)

好吧,配件展示完了我们回到耳机本体上来吧,3.5mm插头做工上比较精致,当我看到耳机线的时候其实心凉了半截,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对,是线材。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成本上的考虑,RT-10 采用的线材应该是 TPE 线材,但是要知道 RT-10 采用了绕耳式的佩戴,因此线材需要绕过外耳廓大半圈,会和皮肤有大面积接触,冬天因为出汗少还没事,到了夏天和汗液一接触,会不会变脆变硬这个我不确定,但是这单股线抗的拉强度就有些让人小担心啊,很多厂商(音特美、威士顿)多会采用双股编织线的形式,一是可以防止汗液与线材接触造成线材发硬的现象,二是提升耳机线的抗拉强度,让线材更耐用。更何况都这样设计了,其实也个人更希望采用可换线的设计,这样可以让用户选择自己喜欢的线材,增加可玩性嘛~

再来说说腔体设计吧,RT-10 因为采用了动圈单元,因此腔体体积比较大,外形有点类似四角锥,导管内径应该和索尼的 EX700一样,不过手里没有哥伦比亚套子,所以暂时没办法判断耳套能否通用。

这部分设计中有一点让我觉得很不习惯,由于导管设计有点短,所以并不能完全插入耳道,佩戴的时候总觉得没带好,戴出街发现隔音也不是特理想,当然我拿来对比的是公认佩戴隔音良好的威士顿……如果你比较在意耳机隔音问题,可以考虑另外购置 C 套提升隔音。

声音简评

入耳式耳机好不好其实就是几个点嘛,佩戴舒不舒服,声音对不对味儿,再说就是玄学了不在本次分享之列……虽然鄙人退烧很久,但一般的设备还是有的,这次体验前端还是算推力相对较大的 PCM-M10,至于耳塞并没有特意的「煲耳机」,自然状态 12 小时,下面我会提到在这期间声音的一些小变化。

超级市场 — 有限无限

陈珊妮 — 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

黄永灿 — 如诗般宁静

先说一下试听的音乐好了,现在我听音风格转向了钢琴曲、后摇、电子,也听一部分流行音乐,所以选择了近期发售的几张新专辑,陈珊妮的《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超级市场乐队《有限无限》以及黄永灿的《如诗般宁静》。

首先,这个塞子一耳朵的听感就是「圈味」,同样的曲子,在动铁塞上听,充满了速度感,感觉上非常的「刺激」,而在 RT-10 则显得较为「柔和」,松弛有度不拖沓。而且从调音上感觉刻意控制了三频,显得整体耳塞的走向是三频均衡。而对于一般同价位的耳塞非常容易「混」的低频部分,似乎也特意做了压限处理,下潜显得并不是很深,带来的效果就是低频不会显得过于浑浊,当然爽快的刺激感也随之降低。

再者,动圈耳塞一般上三频衔接都做的相当不错,当然脉歌 RT-10 也不例外,在细听黄永灿的《如诗般宁静》时就非常明显,听感上显得松弛有度,而随着听音时间的加长,耳塞渐渐进入状态,能感受到宽广的音场,乐器之间的定位也逐渐明晰。更能体会到乐曲本身的身临其境。当然就解析度而言,相比动铁耳塞依旧有所欠缺,毕竟这也是动圈耳塞的原理造成的(灵敏度与动态响应上要差一些),但相比同价位的动圈而言则胜在三频均衡,且听感舒适,即使较长时间的听音也不会感到疲劳。(想听钢琴曲入眠的朋友可以考虑哦~)

总结:在低价位入耳式耳塞上,选择将重心放在三频均衡的耳塞其实寥寥可数。毕竟对于低价耳机的用户,多是作为手机耳机配塞的新选择而购买新的耳机,而这种耳机大多会偏重于低频或者高频,而脉歌选择在低价位上制作一款三频均衡的耳塞确实非常大胆,而从实际听感上则展现出了这款耳塞的高性价比,宽阔的音场,准确的器乐定位也使得这款耳塞更适合一些轻音乐以及小编制音乐,但对于一些较为激烈,强调速度感的音乐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力量感有所欠缺,如果能从导管长度以及线材设计上进行多重考虑,或许可以更佳完美。